□本報記者台建林本報通訊員萬濤
  油菜花開時節,在陝西省漢陰縣澗池鎮汽修廠,10多名身著藍色工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汽車銷售大廳、維修車間忙碌。廠長周磊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,這些工作人員大都是刑滿釋放人員。
  周磊,格子襯衫乾乾凈凈,言談舉止彬彬有禮。2002年,17歲的周磊在上海一家KTV做服務生。為幫老鄉討債,他卷入一起入室搶劫案,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周磊有期徒刑3年,緩刑3年。2008年10月,在家鄉澗池鎮接受緩刑監管的周磊,在鎮派出所和司法所支持下,開辦了一家汽車美容中心。一天,周磊在電視上看到一名刑滿釋放人員就業無門砍殺多人的新聞,惋惜不已。之後,他依托自己的汽修廠設立了安置幫教基地。政府各方扶持,他先後接納50餘名刑釋及社區矯正人員。從這裡走出去的人,無一再違法犯罪。
  陝西省司法廳廳長烏永陶介紹說,在陝西,類似的安置幫教基地已建成100個。陝西司法行政系統按照特殊人群幫扶“雨露行動”工作部署,不斷創新刑滿釋放人員在監(所)有人教、出監(所)有人接、社會有人幫、就業有人管的“四有”工作模式,建立“無縫對接機制‘安其身’、人文關懷機制‘暖其心’、因人設崗機制‘用其長’、學習培訓機制‘育其人’、信息檔案機制‘知其行’”五項工作機制,使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無一名脫管漏管,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順利回歸社會,全面實現“接得上、管得住、控得牢、矯正幫教好”的目標。
  對於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,陝西省司法廳與省綜治辦、省公安廳提出:重點幫教對象必送;一般幫教對象必接;人戶分離幫教對象中重點幫教對象委托居住地司法所、派出所安置幫扶,一般幫教對象委托居住地司法所幫扶。
  2014年初,陝西取消刑滿釋放人員釋放“三聯單”制度,全面實行網上信息核查和銜接工作,提升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。
  2013年,陝西省司法廳積極協調省人社廳、省建設技師學院,分別簽訂《關於加快推進刑釋解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》和《關於開展服刑在教人員技能培訓工作的合作協議》,各監獄、強戒所本著自願參加培訓的原則,結合服刑強戒期間的勞動技能和刑釋解戒後的就業需要,制定培訓規劃,落實培訓科目、師資和教材,組織開展服刑強戒和刑滿釋放人員職業技能培訓。
  對於在監所未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或未獲得國家職業鑒定證書的人員,各地司法局協助其在當地人社部門進行失業登記,納入國家再就業培訓計劃,確保其掌握一項謀生技能。
  對於家庭困難的安置幫教對象,對其進行社會救助,幫助其落實低保等,確保90%以上符合條件的服刑強戒、刑滿釋放人員能夠接受並獲得國家職業鑒定證書的技能培訓,為他們能夠就業、創業,順利融入社會創造良好條件。
  “為實現安置幫教對象就業安置自主化和人性化,按照其掌握技能和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所學專業,主要採取三種方式進行安置。”陝西省司法廳基層工作指導處處長蘇特星介紹說,一是鼓勵自主創業;二是對獲得國家職業鑒定證書的推薦就業;三是對於無家可歸、無業可就、無親可投的“三無人員”和未獲得國家職業鑒定證書的在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安置。
  從2013年開始,陝西省司法廳強力推進刑滿釋放人員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——新航驛站和新航中途之家建設。
  西安、寶雞、咸陽、渭南、榆林、安康6市已經分別建成一所新航驛站,省財政撥付每所新航驛站50萬元補助經費。
  未來,陝西在每個市(區)都將建成一所集教育、培訓、食宿為一體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新航驛站。驛站具備技能培訓、社會適應指導、心理咨詢和輔導三項基本功能以及就業幫助、社區服務、“三無人員”臨時安置三項輔助功能。
  在每個縣(區、市)建設新航中途之家,由政府投入與社區矯正工作場所建設相結合,主要承擔刑釋解戒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、培訓、教育,及社會適應性指導、心理咨詢和過渡性安置任務。
  以縣區新航中途之家為樞紐,通過政策扶持、政府認定、政企攜手等多種渠道,鼓勵自主創業和依托社會企業建設若干個新航之家。其主要承擔刑釋解戒人員安置任務,以促進其及時就業,穩定生活、順利融入社會。
  據統計,2013年以來,陝西省財政投入480萬元用於服刑人員和安置幫教對象職業技能培訓,各監獄累計完成各類服刑人員技能培訓8663人次,培訓專業30多個,各市共培訓安置幫教對象4325人次。全省安置幫教對象銜接率98.9%、安置率85.7%、幫教率89.6%,刑釋解戒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為0.05%。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安置幫教基地100個,各參與安置幫教基地建設企業運轉良好,安置人員思想穩定、生活安定,無一人重新犯罪。
  (原標題:陝西百個安幫基地無一人重新犯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s17dset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